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媒体关注 刑事新闻 刑辩律师 刑法专题 刑事诉讼 强制措施 量刑情节 申诉控告 减刑假释 司法鉴定 专家论证 法律援助 刑事案例 刑事名家
贪污犯罪 受贿犯罪 走私犯罪 毒品犯罪 盗窃犯罪 诈骗犯罪 故意伤害 故意杀人 抢劫犯罪 强奸犯罪 交通肇事 职务犯罪 死刑专题 收费标准
您的位置:首页 >>受贿犯罪 >> 文章内容  法律援助热线:0755-89800981 13724320918
朱运德律师简介
站内搜索
最新推荐 new10
1  【刑辩亮剑】24岁少女梁某…
2  朱律师告诉您:亲友被抓后的…
3  最高检明确正当防卫界限:别…
4  法官在被害人谩骂声中坚持作…
5  最高法、公安部明确:201…
6  最高院|非法占有、处置被害…
7  套路贷或成新型黑恶犯罪!罪…
8  争女友相约决斗捅伤人 俩"…
9  男子多次透支信用卡数额巨大…
10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
热门新闻 top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 78065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 7674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 54605
  新刑事诉讼法正式发布 明… 354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875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24209
  贪污罪、受贿罪法定刑的立… 23334
  贪污罪(百度百科) 23172
  有关未成年人强奸犯罪的法… 2201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 21081
三种“不典型形态”的受贿罪认定
双击自动滚屏 来源:互联网   编辑:中国刑事辩护律师网   发布时间:2009/7/4 12:13:48   阅读:7037

 
作者:邓建辉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索而不取”:指行为人索要财物,而对方不答应给付或者没有明确的答复,或者对方口头答应给付但在案发时还没有实际给付。

  □“收而不受”:指行为人虽然收到相对人财物,但是否接受相对人的财物还处于不确定状态,随着情势变更,行为人可能接受也可能拒绝。

  □“受而不收”:指行为人主观上同意接受相对人的财物,但财物却不由行为人本人占有。

  我国刑法将索取与收受作为受贿罪的两种行为形态。索取与收受行为,从时间概念上看是一个过程,是指时间的“一段”,而不是时间的一点。如果考虑司法机关的查处时间,行为人在不同的时间“段”或“点”上收取财物,就成为能否认定为受贿罪意义上的“索取”或“收受”的关键所在,这也是司法认定中常见的疑难问题。 

  “索而不取”如何认定 

  司法实践中,“索而不取”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行为人索要财物,而对方不答应给付或者没有明确的答复。对此我国刑法理论上鲜有探讨,实务中做法也各不相同。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要他人财物,只是由于对方拒绝而未得逞,属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因而构成受贿罪未遂。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受贿罪中的“索取”是由索要与取得两个行为构成,应该说是一种复合行为。这个概念实际上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行为人以明示或暗示的方法向相对人求取或要求财物,其主观上不仅有取得相对人财物的故意,而且具有提出要求的主动性;二是行为人客观上取得了相对人的财物,对方实施了给付行为或者承诺给付。二者的统一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索取”,只有主观上的要求即“索要”而客观上不能实际“取得”(因相对人拒绝)不能构成受贿罪中的索取。对此不应以犯罪处理。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 

  二是行为人提出索要财物时,对方口头答应给付但在案发时还没有实际给付。对此实务中也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相对人提出索要财物,而相对人口头答应给付但案发时还没有实际给付的,应该构成受贿罪中的“索取”,理由是相对人答应给付就应该视为索取行为的完成,没有给付只是因为时间上的原因而没有来得及完成,实际“取得”只是时间问题,对此不影响“索取”的成立,应该构成受贿罪;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视情况区别对待。如果有证据证实相对人口头答应只是一种虚假承诺,相对人内心拒绝给付的,应作无罪处理。理由是口头答应并不等于相对人内心的真实给付,由此就具有相应的义务而必须予以给付。现实中相对人对自己的行为还有选择的空间和余地:或者拒绝或者给付。这就是说,给付与否仍然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实践中也确有很多相对人因有求于公职人员的职务行为而不得不作出违心的许诺,而实际上根本就不打算违法给付,因此行为人根本不可能取得。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认定受贿的成立。认为相对人的“许诺”就一定意味着必须给付财物,势必会造成法律支持不法行为的尴尬局面,进而在追缴赃款时会侵犯相对人的财产。但如果有证据证实相对人的承诺是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并由此具有相应的外现行为,只是由于时间上的原因在案发时还没有来得及给付,这种情况下,认定为受贿罪未遂是符合刑法理论的。因此,相对人的许诺并不意味着行为人“索取”行为的成立,而应从行为人与相对人的主客观相统一的前提下予以正确认定。 

  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认为“索取”的成立必须从行为人与相对人主客观统一的情况下予以认定。从“索取”行为构造来说,完整的“索取”表现为行为人“主观上要求,客观上取得”。但由于行为人的“客观上取得”完全受制于相对人,“索取”在现实之中的后果也可能表现为另两种情形:一是行为人客观上发出了“索取”的要求,但是却不可能取得———相对人主观上不想给付,客观上也没有给付;二是行为人客观上可以取得———相对人主观上想给付,但客观上还没来得及给付。显然对第一种情形不能认定为“索取”的成立,而第二种情形是不完整的“索取”形态,可以认定为受贿未遂。 

  “收而不受”如何认定 

  “收而不受”专指行为人在收到相对人财物时的那一个时间段的外在表现形态,“收”是指客观上已经收到并且财物在其掌握之中;“不受”是指行为人收到财物时向相对人口头表示了不接受或拒绝接受,但只是一种语言表达行为。确切地说,行为人是否接受相对人的财物还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随着情势变更,行为人可能接受也可能拒绝的一种情形。这也是司法实践中经常碰到的疑难问题之一,因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接受财物不能单从其语言表示来认定,而主要根据其收受财物后的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来判断。但是如果行为人收受财物的时间点与被查处的时间点间隔时间很短的情况下,仅有语言表示行为时,亦即在行为人还在不确定状态下接受财物就被查处时,能否认定为“收受”?对此问题,实务中有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可以认定为收受,因为案发前财物实际上在行为人的控制之中;第二种观点认

[1]  [2]  [3]   下一页


【 字体: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本站发表读者评论,并不代表我们赞同或者支持读者的观点。我们的立场仅限于传播更多读者感兴趣的信息。
 本文的地址是: http://cnbianhu.com/onews.asp?id=2582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类最新文章
村支书的“辛苦费” 一手遮天陕科长,坚强后盾科长媳 受贿罪(百度百科)
受贿罪刑事辩护律师朱运德简介 安徽蚌埠地方海事局原局长受贿18 无锡一行贿者与受贿者一同被判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友情链接 | RSS订阅  | 联系我们 

刑事援助热线:0755-89800981 13724320918
  网站实名:《中国刑事辩护网》 《中国刑事律师网》 《中国刑事辩护律师网》
copyright cnbianhu.com/ since 2008  备案号:粤ICP备10096640号
Design by 深圳赛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