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编者按
每年我国有225万人自杀,其中25万人自杀死亡。调查显示,自杀已经成为我国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在深圳,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自杀的人数,至少可以达到2800多人,比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还高。“自杀”,必须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对此,本报从“自杀现象”到对其原因的解析,展开了全面调查。
刚与第二任丈夫新婚百日的著名歌手陈琳,却选择了在第一任丈夫生日这天跳楼自杀。与“自杀”有关的事件,屡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是让人无法回避的残酷事实。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他们在我们的视线中离开这个世界,人们惋惜着他们的生命的凋谢,感叹着他们选择的方式。
他们,为何要选择不归之路?是迫于压力或对生命的绝望?自杀,是长期的内心积郁或者是一时冲动?
案例1
“内心原来比玻璃还要脆弱”
她死了,35岁。
那条绳子把她连接到世界的另一端,那是黄瑞丽的自杀工具。9月2日,位于福田的某栋楼房的卫生间里,她走完了人生的终点。
此后,她给家里留下了3岁的孩子和“蒙了头”的丈夫;还有,她时常为此而愁容满面的老父亲。
她的家境还算过得去,有一辆陈旧的汽车和一套按揭的房子,月供3000多元。她和丈夫合起来,每月收入过万,但存款寥寥。在她死后,家里变得凌乱不堪,家人没有心情去打理卫生,垃圾袋满满地堆放在客厅的角落。
一缕阳光从15楼的窗户里射进来,打在父亲黄魏的脸上,他一大早就起来,泡上“铁观音”,但许久,杯子里的水没有减少,他只是呆呆地望着雪白的墙面。水把阳光反射到他的眼睛里,无泪,只有肿胀,且布满了血丝。
自从女儿自杀后的一个月里,这样的状态似乎已经成了习惯。老伴在3年前走了,他衰老了;女儿走了,他更衰老了。
去年8月份,女儿打电话给他,说一个人呆在江西的农村老家里,也没有人照料,并说自己在深圳过得还不错,一定要让他过来,也可以照看一下出生不久的孩子。
就这样,黄魏来到了女儿在福田的家里,但在一年之后,他再也看不到女儿,当他紧紧把小外孙抱在怀里时,孩子会不停地笑,他却想哭。
他想不明白,女儿为何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即使有再大的疙瘩,也可以解开,没有必要用这样的极端方式来了却自己。女儿真是太傻了。她死了,留给活人的,却永远在内心留下一个解不开的疙瘩。”
黄魏回忆,在女儿自杀之前,一切都是那样平静,似乎毫无征兆。9月1日午饭后,他带着孩子到公园去玩,当晚上6点多,他开门回来,喊快给小外孙弄点吃的,但没有人回应,他也没有在意。当打开卫生间,他“彻底蒙了”,女儿死在了里面。女儿用绳子把自己吊在了上面。
而相比老父亲,黄瑞丽的丈夫,陈翔开始天天用酒精来麻醉自己。此前,他经常出差到外地,一个月呆在家里的时间也不过10多天,之前,他和妻子的感情还不错,但后来,妻子发现他变了,从丈夫暧昧的手机短信中,她感到丈夫在外一定有一个女人。
而丈夫对此则“支支吾吾”,这让她感到十分恼怒。自此,语言与肢体的冲突变得不可避免。陈翔了解妻子,她平时的言语并不多,但工作业绩出色,最近刚被公司提拔成经理,她有什么心里话,喜欢“搁在心里”,性子很好强。
陈翔认为,导致妻子自杀,他负有“极大的责任”,他说,实际上,他同外面的女人并没有多大关系,那个女人只是喜欢自己而已,但妻子显然并不这样认为。同时,最近工作压力骤然增大,可能也与死因有关。
点上一支香烟,陈翔喃喃地说,“我不知道自己能说什么,原来,看上去刚强的内心,原来比玻璃还要脆弱。”
案例2
病榻之上,寂寞伴他而去
孤独,像一张无形的网,把他紧紧地缠在里面。
在这张网里,王常亮看不到一丝快乐和光亮,除了身体上的疾病之外,在今年2月份,与他相伴一生的妻子先他而去。
8个月之后,一个凌晨,在布吉一楼房,他挪动着身体,艰难地爬上6楼,从这里跳下去。
他结束了自己67岁的生命,那天,那天的此刻,只有他自己,没有女儿陪伴在身边,也没有儿子陪伴在身边。
王常亮以这样的方式选择了人生的终点,让人不胜唏嘘。
此后,从市里赶来的儿女们抱头痛哭。儿子王晨说,“一生之中,再无他事可以让自己悲伤到极点。”他坦言,自己对老父亲颇具关怀,但却无法承担多年父亲身体的病痛折磨。
父亲在5年前,患上了中风,后来病情有所减轻。期间,王常亮的病情主要由母亲来照料,常年卧于病榻之上,失去了行动的自由。刚开始,大小便都在床上,但母亲始终如一地照看。
而在这个期间,儿女们都住在南山,即使平时再忙,他们也会不断地给父亲找更好的药物治疗,到去年,父亲的病情已经大为减轻,居然能下床自己缓慢地依靠拐杖走动。这让王晨十分欣慰。
但就在这种情况下,父亲跳楼自杀,这是让他感到无法接受的事实。
在父亲10月11日自杀之后,他的精神也彻底崩溃了,他无法再继续工作下去,从公司辞了职,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猛烈地抽烟。
在一个星期后,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他深有感触地说,“是儿女们忽视了老人的内心情感需求,平时他们也给父亲不少钱,用来医病和滋补身体,但内心的需求远比身体上更需要得到滋补。”
女儿王惠也说,“母亲前段时间因患脑溢血突然离去,这对父亲的打击很大,再加上我们这段时间都忙于公司事务,看望父亲的时间很少。本来我们也跟父亲说过,让他到我们这里来,但他执意不肯,说是不想再给我们添太多麻烦,所以我们只是聘请了保姆来照料他的起居。”
“多年来的病情折磨和母亲离开,让老人的世界看不到光亮和希望。在寂寞中,他以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伤感和自责,我们的内心永远都不会平静。”
王惠紧紧地咬着手指,双眼迷茫,充满了泪水,突然,她“哇”地大哭,颤抖着身体。伤感像洪水般倾斜而出。
许久,王惠才慢慢平静下来,她说,她刚成立的公关顾问公司,也因父亲的变故而停止了运转。这些时日,她感到心理上蒙着巨大的阴影。
案例3
孩子永远地“安眠”下去
15岁的姜小宁打开装了100多片安眠药的瓶子,吃下去,他永远“安眠”了。
抢救、呼喊、绝望,都已经改变不了死亡的事实。这个在广西某市读书的孩子,今年的8月,在深圳福永选择了永别于世。
他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的告别,但在父母的心里,他们很明白,孩子也许是毁在他们的期望当中。
“他是个很内向的孩子,平时言语不多,在广西读书的成绩一般。”父亲姜力峰说。在他的观念中,正是由于自己从小读书太少,只读了小学毕业就辍学在家,后来生活历经各种艰辛,每个月所赚的“体力钱”,就算维持一家的开销,也显得捉襟见肘。
所以,他认为,只有让孩子读好了书,才能“看到未来的天空”。在孩子自杀的那段时间里,姜小宁来到深圳度暑假。他的父亲姜力峰没有想到,他的方式,让孩子在心理上承受了“负重”,这使他的内心无法解脱,而是一味地掩藏在心里,由于长期积累,导致孩子心理扭曲,承受不住时一时冲动产生自杀的不良念头。
姜力峰的方式是,“孩子学习如此‘糟糕’,辜负了我的期望。我不揍他,他根本不长‘记性’。”按照孩子的成绩,他根本无望考上当地的重点高中,但那却是父亲的要求。
眼见这样的情况,姜力峰内心十分着急,一个晚上,因为孩子与父亲发生争执,他动手“揍”了他,在扇了孩子两记耳光后,姜小宁的泪水刷刷地落下来。
但在姜力峰看来,“那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子打了儿子,能怎么样?并且事出有因。“我在这里拼命干活,你的成绩搞得不够好,怎么行?”
在姜力峰“出手”之后的第三天,他选择了永远地离开他的父母。事后,姜力峰懊悔不已,“后来我没有和他沟通,但平时的确总是训斥他不争气,他把压力都憋在了心里,我们却忽视不见。”
至今,他都无法理解,孩子怎么能弄到这么多的“药片”,并且毫不犹豫地吞了下去,他怎么可以如此离开这个世界?姜力峰说,现在,他开始对自己绝望了。
调查1
自杀比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
自杀作为一个重要的医学和社会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据相关资料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自杀率为22.23/10万人,自杀已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约200万人自杀未遂。同时,自杀已成为我国15岁到34岁的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对于深圳的“自杀”现状,市卫生心理协会秘书长、康宁医院副院长胡赤怡对记者表示,深圳的自杀率应在10~20/10万人,而以深圳1400万的人口数量计算,每年深圳将有2800人死于自杀,比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还高。
他同时坦言,由于深圳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检测与报告系统,对于发生的自杀特点还不是很清楚。“比如,在特定的阶段,是年轻人自杀率高,还是老年人自杀率高?是收入高的人群自杀率高,还是低收入自杀率高,等等。都无法确切地掌握情况。”
而对于自杀与城市之间的关联,胡赤怡认为,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由于没有内地城市那种紧密的大家庭以及从小到大的亲密的邻里关系,年轻人太过个性化,讲求个人奋斗,人际关系的支持度不够,遇到突发状况,寻找不到支持,心理比较脆弱,容易想到自杀这样偏激的行为。为防范自杀社会应给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心理支持。
在记者调查中,来自深圳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的统计显示,在每天接受市民心理的60个心理咨询电话中,有20%与自杀有关。“也就是说,深圳每天至少有10位市民有自杀的想法,那么,每年就至少有4000人次出现过这种自杀念头。”
调查2
女性是自杀的主要群体
“青少年人群和女性人群是自杀的主要群体。”胡赤怡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所面对的社会压力比较大,而他们在学校和家庭都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这就造成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不高,面对压力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认为,目前妇女整体面临的压力比较大,又容易受情绪影响。妇女除了要在工作中接受和男士一样的社会竞争压力之外,还要做好家庭主妇,她们过得特别累,有许多妇女还常常受到家庭暴力的侵害。此外,妇女还受到来自子女方面的压力,一旦子女学习、生活遇到问题,做母亲的就很容易自责,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同时,从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的调查的情况来看,女性在这方面的情况显得尤为突出,自杀原因的排序为:41.73%是因为婚恋受挫,39.57%是因为家庭纠纷,7.19%是因为就业受挫,5.03%是因为人际关系不良。而男性自杀原因的排序则与女性截然不同,依次为畏罪25%、就业受挫21.43%、婚恋受挫17.86%、家庭纠纷14.34%。
调查3
自杀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深圳康乐园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心理专家詹春云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精神病人自杀比普通人群高6~12倍。自杀是精神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本人做过专门的研究,在精神病院自杀死亡的病人,追溯之前的病史,有一半的病人出现过自杀未遂,换言之,对有过自杀行为的病人实行有效监控就能减少一半的自杀率。
深圳高级中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蒋平告诉记者,自杀已成为未成年人的第一死因,近两年青少年自杀有明显的低龄化趋势。青少年的自杀行为,往往是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偶发的,在遇到突发困难时毫无应急能力,第一个念头就是用自杀来逃避现实。还有一些未成年人有盲从心理,看到电视连续剧里有些角色可以死而复生,也模仿寻死。
“他们主要是应试教育受到的压力,以及网络不良文化的影响,家长由于繁忙与工作,和孩子沟通不够,会产生很多问题。”
他说,有必要对青少年加强挫折教育,正确认知“生老病死”,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早扼杀其自杀念头。有的孩子在六七岁就出现过自杀情况。“他们都是模仿导致的。”
专家:
自杀处于法律的空白地带
长期关注自杀等社会问题的律师朱运德认为,“首先自杀问题的法律现状。”
他认为,目前我们国家对自杀问题存在法律空白,既无明文规定赞成也无明文规定禁止。我国规定法无明文规定即无罪,因此自杀不是犯罪也就无法制止,是处于合法与违法之间的空白地带。但自杀不是单一的问题,它具有社会性,很多自杀都会对他人造成严重影响,后果十分严重。
“自杀在我国不是没有限制的,它一直是受到国家的限制和国家干预。对于自杀任何社会都不会支持和肯定。”朱运德告诉记者,但从法律上来讲,又不能追究或认为是犯罪。人之已死何以追究?既是犯罪又何以刑罚?定罪难、刑罚也难,所以说是处于法律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