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强硬。而且,利用老公的前妻做“马仔”,知根知底,万一事情败露,马恩平也会顾念旧情和孩子,自己把事扛下来。因此,她老早便将目光锁定在马恩平身上,这其中是否有老公李勇的“牵线搭桥”不得而知,总之在她看来,马恩平是一张可以很好被利用的“挡箭牌”。
可是,作为一个心智正常的成年人,马恩平就心甘情愿被利用吗?她理应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这不只是违法的事,更是要命的买卖!难道她仅仅是法律意识淡薄?仅仅是为了赚取每次那2000元路费?
马恩平的“复仇牌”——报复拆散家庭的“小三”
马恩平恨透了刘英。
在公安机关的供述和法庭审理过程中,马恩平不止一次直白地表达了自己对刘英的恨——“刘英是第三者,把我们拆散了。”“我要接近他们,报复他们。”“我以前听别人说过,刘英在我婚姻存续期间就介入了……我想让她放松警惕,有意接触刘英,想报复她……”即便开庭时有法警押着,马恩平仍想往刘英脸上吐吐沫。
马恩平手里一直攥着这张“复仇牌”,可心里却五味杂陈,异常矛盾。纵观其所作所为,更让人无法理解她所谓的“报复计划”。她不止一次帮刘英运毒,从起初的懵懂无知,到知晓真相后的执迷不悟,她有的是机会可以向公安告发,彻底扳倒刘英,但却没有。或许马恩平仍在等待时机,又或许,令她与刘英之间无法快意恩仇的,正是她这张所谓的“复仇牌”中一个撇也撇不开的人物,那是她心中永远的痛。
这个人就是李勇,马恩平的前夫,刘英的现任老公。
从开始的供述中可以看出,马恩平恨刘英是连带着前夫李勇一起恨的。马恩平说交给她毒资、并事后取回毒品的“他们”,指的就是李勇和刘英。
然而后来,马恩平翻了供。在预审阶段后期,她就已经动摇了,供述前后不一致。开庭时,马恩平更是近乎推翻了自己先前所有的供述,当庭否认自己为李勇、刘英运毒的事实,甚至连带的是毒品都不认了,对于公诉人的指控和审判长的发问多答“不知道”、“不清楚”。在审判长问她为何当庭供述与预审时截然不同时,戏剧化的一幕出现了,马恩平“爆料”自己曾在预审阶段遭到刑讯逼供!为查清事实,慎重起见,法庭中止审理,启动了非法证据排除程序,请当初对马恩平进行讯问的两位侦查人员出庭质证。
案情似乎出现了转机,但结果证明这一切不过是一场闹剧。二次开庭伊始,马恩平就哭着向法庭承认错误:“首先我要向法庭道歉,我错了,我这次实事求是向法庭说明我的问题……我现在有一个女儿在外面无依无靠,请法庭少判我几年,让我出去照顾我的女儿和我的老母亲……”
马恩平态度的忽左忽右,不难看出她心里的纠结——对李勇,究竟是“保”还是“供”?马恩平犹豫不决,举棋不定。认不认罪,怎么认罪,对于马恩平来说,不仅关系到个人未来的命运,还关系到那个背弃她的前夫和他们的孩子。自己已经难逃法网,为了女儿能有所依靠,似乎她应该保住前夫;而一想到前夫的背叛,他和刘英把自己引入歧途,落得今天这样的下场,她又必须将李勇供出来。
经过侦查人员出庭质证,并综合其他证据,法庭最终认定马恩平在公安阶段供述取得确属合法,排除了非法证据。也就是说,马恩平曾在被抓次日,即与老母亲和姐姐通话后,做了完整交代案件事实的口供,供出李勇与刘英先后四次提供毒资指使自己前往重庆向“老幺”买毒并运毒,其供述基本与“老幺”等人的供述能够相互印证。
李勇没有马恩平那样起起伏伏的顾虑,他同刘英一样,从公安预审到法院庭审,始终对贩毒一事不肯承认半个字!
马恩平的这张“复仇牌”并未使破坏自己家庭的“小三”得到严惩,反而使自己和他们一同陷入犯罪的泥潭。这种破釜沉舟,鱼死网破的复仇方式实在有些令人费解。庭审中马恩平不止一次地说她“错了”,但她真的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吗?复仇的砝码将马恩平的是非观念彻底压垮,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她,何止是“错”了?!
仇恨是一把双刃剑,从不会放过拥有它的人。
旧爱新欢的“买卖牌”——离婚不离买卖
不同于马恩平对前夫李勇的由爱生恨与反复纠结,刘英对前夫的态度可谓“一贯明朗”,分手了还是“朋友”。
作为马恩平购买毒品的上家,这个刘英指给她、人称“老幺”的人,名叫蒋义贵,一个有着两次抢夺罪、一次贩卖毒品罪前科,因吸食毒品两次被强制戒毒的人。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就是刘英的前夫。
“离婚不离买卖”,可以说是刘英与蒋义贵之间微妙关系的真实写照。他们彼此牵连,彼此利用,仿佛还彼此照料——蒋义贵被强制戒毒,是刘英靠关系与金钱,让老公李勇将他“捞”出来的,因此他答应刘英帮忙找毒源、买毒品,也是为了“还她人情”。而刘英之所以愿意帮蒋义贵,其实莫不如说是在帮自己找一个可靠的“卖家”。他们二人曾经是夫妻关系,蒋义贵本身吸毒又能找到毒源,因此利用自己的前夫,许他三分之一的“股份”,对刘英来说只赚不赔。
让前夫成了贩毒的共犯,不能不说是刘英的另一种“杀熟儿”!
据蒋义贵交代,2010年12月10日,他被解除强制戒毒后,刘英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